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Writer's pictureInner Journey

#46 學習新知



梁啟超曾說:「患難困苦,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。」又說:「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,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。心不細則毫無所得,等於白讀;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,不能博搜資料。」在歷史的關口,最壞的時代,患難困苦之中,我們可以通過心細眼快的學習習慣,磨練出攻堅克難之高尚人格。

在日新月異的新世代,每分每刻不斷湧現新資料、新資訊、新知識。面對新事物與新思潮,我們抱持開放態度,還是原地踏步拒絕學習呢?時代巨輪並不會停下來,在荊棘叢生寸步難行之時,每天學習新知將有助我們提煉逆境智慧。詩人艾略特(T.S. Eliot) 在《岩石The Rock》寫道: 我們在生活中失去的生命在哪裡? 我們在知識中失去的智慧在哪裡? 我們在信息中失去的知識在哪裡? Where is the Life we have lost in living? 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?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? 及後資訊科技及知識管理專業發展出DIKW模型,就是關於整理與分析資料(Data)、資訊(Information)、知識(Knowledge)及智慧(Wisdom)的體系 。在資料不停更新的年代,資訊瘋狂爆炸的日子,知識隨手可得的時刻,我們可以怎樣精煉出迎向時代的智慧,帶著志向與氣魄,為當下提供堅實的思想與信念呢? 美國學者喬希·考夫曼(Josh Kaufman) 在《最初20小時:如何把握任何事物的學習中最困難的階段 The First 20 Hours: Mastering the Toughest Part of Learning Anything》中就提出「20小時學習法則」,幫助我們可以從接觸新事物與新知識中累積與提煉智慧。書中指出學習新知的頭20小時中,大腦對新鮮刺激反應最強烈及最容易吸收,及後知識積累速度就逐漸減慢減弱。因此,他在書中建議我們每天撥出45分鐘學習新知,把學習內容分成容易消化的小塊。每天用45分鐘時間擯除干擾雜念,專注於學習一小塊新知識。在持續學習新知20小時,就是大約1個月之後,我們就能掌握新知識,作進一步精雕細琢的研磨完善。 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就極為推崇每天設專門時間刻意學習新知的學習方法。他從周一到周五每天用1小時來學新知識新技能,4周掌握一項新知後就轉而學習另一項,週而復始每天不斷勤奮學習。善待自己,每天學習新知45分鐘,精煉智慧。或許堅持學習新知累積智慧,可幫助我們攀越重山越過峻嶺,尋得歷史新頁的出口。 「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,守義人的路。」箴言2:20 圖:cloudyup 文:湯泳詩 在留言分享你學習得到的新知識,Tag 3位朋友邀請佢善待自己

81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