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
#50 唯吾知足
漢娜·鄂蘭(Hannah Arendt)將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二十世紀上半葉稱為「黑暗時代」,並在《黑暗時代群像》(Men in Dark Times)寫道:「即使時代黑暗,我們也有權去期待一種照明,這種照明未必來自理論和觀念,而多是源於明滅不定,常常很微弱的光。這光照來自那...
Inner Journey
Jun 1, 20203 min read
128 views
0 comments

#49 真誠自我
法國哲學家傅柯(Michel Foucault) 於1975年出版的《規訓與懲罰:監獄的誕生 Surveiller et punir: Naissance de la prison》寫道:「監控有永久不變的作用,即使只是斷續運作。」(The surveillance is...
Inner Journey
May 31, 20203 min read
83 views
0 comments

#48 嶄新日常
美國詩人索尼婭·蕾妮·泰勒(Sonya Renee Taylor) 在瘟疫蔓延時寫道:「我們再不會回到昔日軌跡。正常從來沒有發生。瘟疫蔓延前,我們除了將貪婪、不公、疲憊、消耗、搾取、疏離、混亂、憤怒、囤積、仇恨和缺乏正常化外,我們的生活從來都不那麼正常。...
Inner Journey
May 30, 20203 min read
89 views
0 comments

#47 手舞足蹈
儒學經典《禮記》記載子貢問樂:「說之故言之;言之不足故長言之;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;嗟嘆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。」意指用語言表達不夠盡情,就把聲音拉長,還不夠盡情就發出嗟嘆之聲,還覺不夠盡情就會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。從幼兒開始,舞蹈從不在教育缺席,家長與老師們都十分鼓勵...
Inner Journey
May 29, 20203 min read
82 views
0 comments

#46 學習新知
梁啟超曾說:「患難困苦,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。」又說:「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,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。心不細則毫無所得,等於白讀;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,不能博搜資料。」在歷史的關口,最壞的時代,患難困苦之中,我們可以通過心細眼快的學習習慣,磨練出攻堅克難之高尚人格。...
Inner Journey
May 28, 20202 min read
81 views
0 comments

#45 訓練體能
蔡元培曾說:「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,始有健全之精神;若身體柔弱,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?或曰,非困苦其身體,則精神不能自由。然所謂困苦者,乃鍛鍊之謂,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。」昔日上學時我們都有體育課,現在的學生們從少就有體適能鍛鍊手冊。體適能測量(Physical...
Inner Journey
May 27, 20202 min read
56 views
0 comments

#44 安住不動
倪匡在1987年出版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《追龍》,敘述東方有一座大城市即將毀滅時寫道:「要毀滅一個大城市,不一定是天災,也可以是人禍,人禍不一定是戰爭,幾個人的幾句話,幾個人的愚昧無知的行動,可以令大城市徹底死亡。不必摧毀大城市的建築物,不必殺害大城市的任何一個居民,甚至在表...
Inner Journey
May 25, 20203 min read
57 views
0 comments

#43 晶瑩洗滌
古羅馬詩人奧維德(Ovid) 寫道:「哭泣是一種解脫;悲痛會隨著眼淚被帶走。」(It is some relief to weep; grief is satisfied and carried off by tears.)...
Inner Journey
May 24, 20202 min read
37 views
0 comments

#42 會心回憶
也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報章連載小說《剪紙》中寫道:「一些生活的細節,一些閒談的片段,於他都成為珍寶,反覆摩挲。那名字的主人,當他有意無意地提到,偷偷地,不讓人知道又想人知道地提到時,變成矜貴的光彩的形象,那帶著愛觀察的,用濃密的情意解釋的,所有日常的行為,即使最尋常的姿勢,...
Inner Journey
May 24, 20202 min read
41 views
0 comments

#41 電影深情
英國電影導演希治閣(Alfred Hitchcock) 曾說:「給他們帶來快樂,就如從噩夢中醒來時所擁有的快樂一般。」( Give them pleasure - The same pleasure they have when they wake up from a...
Inner Journey
May 23, 20202 min read
53 views
0 comments

#40 悲憤力量
法國作家雨果(Victor Hugo) 在著名長篇小說《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》寫道:「親愛的朋友,請謹記,世界上沒有劣種或惡人,只有壞的耕種者。」(Remember this, my friends: there are no such things as...
Inner Journey
May 22, 20203 min read
61 views
0 comments

#39 人生四季
大家有否聽過《二十四節氣歌》呢?昔日農民為了方便安排農事,根據二十四節氣寫成民諺: 春雨驚春清穀天; 夏滿芒夏暑相連; 秋處露秋寒霜降; 冬雪雪冬小大寒。 每月兩節不變更; 最多相差一兩天; 上半年來六廿一; 下半年來八廿三。...
Inner Journey
May 21, 20203 min read
100 views
0 comments

#38 樹林處方
《論語》記載孔子說:「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;知者動,仁者靜;知者樂,仁者壽。」意指明智的人喜歡水、好動、快樂;仁慈的人喜歡山、好靜、長壽。是次疫情,能源使用、碳排放量、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均顯著下降,地球難得復見碧海藍天,青山綠水。香港超過7成面積屬綠化地帶,共有 24...
Inner Journey
May 20, 20203 min read
50 views
0 comments

#37 筋柔則康
現存最早中醫著作《黃帝內經》,在戰國至秦漢時期成書,共18卷162篇,〈素問〉以問答形式記述華夏醫學理論,其中記載:「骨正筋柔,氣血以流,湊理以密,如是,則骨氣以精,謹道如法,長有天命」。此外,紫凝道人的《易筋經》提出「易筋經十二勢」,在清朝中葉於廣東武術發展成十八羅漢手,...
Inner Journey
May 19, 20202 min read
68 views
0 comments

#36 一心善聽
《與成功有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》作者史蒂芬‧柯維(Stephen Covey)指出:「最大的溝通問題是,我們聆聽不是為了瞭解,我們聆聽只為了回答。」(The biggest communication...
Inner Journey
May 18, 20202 min read
145 views
0 comments

#35 恆心刷牙
《論語》記載孔子說:「南人有言曰:『人而無恆,不可以作巫醫。』善夫!」「不恆其德,或承之羞。」子曰:「不占而已矣。」意指人無恆心,不能堅守,就會蒙羞,沒恆心的人註定一事無成,求卦也沒用。瘟疫肆虐全球多時,多國疫情稍有緩和,放寬抗疫措施。然而,疫症過後,在生活日常中仍能繼續堅...
Inner Journey
May 16, 20202 min read
55 views
0 comments

#34 萬語千言
宋代詞人柳永《雨霖鈴》「執手相看淚眼,竟無語凝噎」,細緻描繪了當人處於苦不堪言之時,並非呼天搶地,卻更多是飲泣吞聲,千言萬語都卡在喉頭,說不出所以然。 在荒謬日常之中,你有感到無以名狀的沮喪與絕望嗎?莎士比亞在《無事生非》寫道:「人們自己並不感到痛苦時會用空洞話來勸告慰藉別...
Inner Journey
May 16, 20202 min read
84 views
0 comments

#33 一期一會
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弟子山上宗二在《山上宗二記》〈茶湯者覺悟十躰〉載有千利休所言:「自入巷至出巷,須視若一期一度之會,敬畏亭主。世間雜談,無用也」(路地ヘ入ヨリ出ルマデ、一期ニ一度ノ會ノヤウニ、亭主ヲ可敬畏。世間雜談、無用也),...
Inner Journey
May 15, 20203 min read
102 views
0 comments

#32 光影輪廓
詩人顧城在1979年於北京寫成《一代人》: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卻用它尋找光明。」在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後,作者以這首詩寄托一代人歷經黑夜後尋找光明的志向。 瘟疫雖仍在全球蔓延,蘋果近日在各國推出iPhone...
Inner Journey
May 15, 20202 min read
55 views
0 comments

#31 步步微風
德國詩人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 曾說:「若靈魂想看見美麗,有時需要獨行」(The soul that sees beauty may sometimes walk alone) 瘟疫蔓延時,社交距離設限,不少市民也慢慢習慣獨個兒,在家居...
Inner Journey
May 13, 20203 min read
126 views
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